Sunday, June 17, 2012

《驚爆》


原名Blasted
導演:李鎮洲
編劇Sarah Kane
演員:陳淑儀、溫玉茹、梁浩邦
場地:前進進牛棚劇場
觀看日期10/6/2012 8:00pm


若果Sarah Kane 還在世,現年四十歲應正是編劇的黃金時期。但她選擇了在二十八歲便終結了生命。作為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時只得廿三歲,其內容的尖銳及無保留程度就像用荊棘作筆寫在少女的肌膚上。

全劇發生在戰亂中英格蘭列茲(Leeds)一酒店房間內。中年的小報記者Ian(陳淑儀 ) 在此約會了比他年紀差不多少一半的前度女友Cate(溫玉茹 )。由於筆者在入場前對故事毫無認識,而場刊亦沒有任何劇情、人物介紹,觀看此劇有如在漆黑中乘坐過山車般,不知道列車會往那方走、亦不知何時會下墜或下墜的幅度。而這一卡車和在樂園乘坐的不同是它只會向下走,每每低處未算低。沒有歡呼聲,只有一次又一次衝着演員和觀眾的底線往谷底去。

究竟被翻譯成廣東話的《Blasted》能令本地觀眾產生共鳴嗎? Susan Kane選擇把已經剝去外層性格的三個角色放在台上。一開始出場的Ian已擺出一副集所有歧視於一身的性格。透過他和Cate的對話顯露他不單對有色人種、甚至對在英格蘭出生的非本土人士產生歧視。面對患癲癇症及單純的CateIan不單沒有憐憫的心,更肆意出言侮辱她、其它女性及同性戀者,最後還把發病昏倒的Cate強姦了。由於英語在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等已有不同的口音(劇本要求在威爾甚斯出生的Ian帶有列茲當地口音),再加上在劇本內形容其它人種的英文單字,現在用上累贅的廣東話來表達同一意思便大大減弱了原文的威力。

CateIan施暴而逃離,無名士兵(梁浩邦 )持槍闖入酒店房間內。饑餓的士兵雖然肚皮空空,但心靈上卻因為女友被敵軍蹂躪至死而被怨憤填滿。他選擇了被銅化成為其它無血性的軍人一樣,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 - Ian雞姦後再把他的雙眼吃掉。看着Ian被施暴的過程,筆者同情的反而是那士兵而非Ian。這並不是因為筆者覺得Ian落得如此下場是「應有此報」。在房間已被炮彈轟炸成頹垣後,這場男男的強姦戲不稱得上以暴易暴,頂多說成徒手的Ian被逼屈服於武器下。無名士兵的施暴行為並非出於生理需要,觀眾看到台上的是一個內心受着莫大衝擊、自己在施暴同時亦正感受着女友的相同慘痛經歷。在接邊幹着、邊嚎哭的他反映着報復、仇恨、解脫、哀痛、自責的複雜心情,令筆者也被感動。

在舞台漆黑後,只淨下雙目失明的Ian及身旁在太陽穴中鎗自盡的士兵。故事到此還未完結。偷走後的Cate手抱一個被遺棄的嬰孩折返。其實筆者仍看不明白Cate兩次自願地到酒店的動機,尤其是被Ian施暴後重返的那一次。失明的Ian命令 Cate把他的手鎗交給他。但Cate卻暗地裏把子彈取出,令Ian的自殺計劃失敗。相比起無名士兵,Ian的生存意慾强得多。起碼要了斷生命的方法何其多,但他在激動過後選擇茍延殘存,甚至把後來因夭折而被Cate埋葬的嬰兒掘出來充饑。

接下來編劇用了零碎的片段去交代Ian的心理狀況 - 無目的地自慰、如常的拉糞、空虛地擁抱着曾强暴他的士兵屍體等等,全是充滿着電影感的畫面。

最後,Cate帶著麵包及香腸再次現身。染紅的內褲、由大腿內側流出的血痕令人看到在生理上Cate已接受用身體來換取食物。除了把帶回的食物餵給Ian吃外,Cate自己也吃着香腸。這和故事最初的她極度抗拒看到早餐上的火腿,認為等同吃動物的死屍一樣形成强烈對比,她的心理到此亦已屈服於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下。

全劇三位演員,經驗老到的陳淑儀演Ian稱職有餘CateSarah Kane筆下的對白十分簡短。在緊張時有口吃甚至會發病昏倒的她思想簡單,在Ian面前更變得不善詞令。Cate是全劇三個角色中筆者認為最難演譯的一位,在廣東話版本下再增添難度。因為在有些時候,短促的語句更難掌握應有的語調和態度。Ian在一開首對Cate的咄咄迫人和她的無知及無助,雖然在節奏上溫玉茹是配合到並做倒劇本的要求,但感覺上和陳淑儀的扣子未能緊緊扣上,沒有Cate的角色演活。反觀比起之前在「殘酷青春」飾演Alt梁浩邦,今次並沒有被埋沒在演員群中(公平點說,上次的角色並沒有很大的發揮機會)。他在前段的冷酷演譯和後段的崩潰皆處理得恰當

理應不該對在小劇場演出的燈光、佈景等諸多要求。但看到把放在舞台正中的那張豔紅色絲絨的貴妃椅當作睡床,怎樣也聯想不到劇本中所形容的「非常高級酒店房間」。所以當最初看到穿著得不太光鮮的Cate進場後,難免令人誤會只是一個妓女被召到時鐘酒店內作性交易。反觀化妝及佈景轉換非常流暢,Ian被吃掉雙眼及士兵自殺中鎗的高像真度化妝效果也能在black out中瞬間完成。

患有抑鬱病的Sarah Kane最後因過量服食藥物而死亡,年紀那麼輕的她寫出多麼黑暗及人性赤裸的情節或多或少也和病情有關。對很多人來說是嘩眾取寵,或許只是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及選擇不去接觸真正在受苦的一群罷了。對於這麼重口味和受爭議性的作品,很少會在香港公演。是默契一或只是巧合,Sarah Kane的最後一部遺作《4.48 Psychosis》已於今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由一波蘭劇團演出,而另一作品《狂情》將於七月由風車草演出。期待再一次窺探這位傳奇編劇的黑暗思想。

p.s. 和藝術節《4.48 Psychosis》的演出一樣,導演選擇了沒有演員謝幕的安排,劇畢後只回復觀眾席的燈光及由工作人員為劇團的下一個劇目作宣傳。這安排一方面沒有令演員破壞了仍在觀眾心中的角色,另一方面亦能延續觀眾在離開劇場的時候仍未平服的思緒。


62012


Wednesday, June 6, 2012

《SEVEN : 慾望迷室》


製作7A班戲劇組
導演:一休
編劇:一休
演員:陳文剛、周家輝、何敏儀、鄧智堅
場地: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觀看日期2/6/2012 8:00pm


以七宗罪來作故事題材不少此劇在八年前首演八年後的今天劇中的罪孽會否變得小兒科或已不合時宜呢?

故事關於四個主要人物 -地產經紀黃(周家輝 )因發現了剛遷離旺角某住宅單位的租客 Cindy(何敏儀 ) 所遺下的手提電話及情慾DVD而被捲入Cindy的前度男友KKKK上司的兒子Jason(鄧智堅 ) 的三角關系中全劇四個演員KK是虛擬的第四位演員陳文剛則飾演三位演員的內心「聲音」。

由於在入場前並沒知道有這樣的表達手法再加上這劇的佈景、道具均極之簡約(這方面在稍後在談) 故筆者在開場的首十分鐘內觀看着經紀黃和「聲音」交替的說話時仍努力解究這葫蘆賣甚麼藥

若果讀者沒有看這劇筆者認為有需要多作解釋是怎樣的一回事在劇中「聲音」永遠是其他三位演員的「膽」 即是當任何一個或以上的演員在台上出現時「聲音」也會並存除了最後一場外所有故事人物的「對手戲」例如CindyJason 縱然他們同在台上但也只是互相對着、或隔着空氣演出

導演一休在場刊說到今次重演的版本比2004的簡潔不單刪掉舊版本的近十位周邊演員 並選用了一個純白的舞台(這亦配合影像的投影)還把非必要的道具減省導演的這個選擇本來不錯 但對尚未「熱身」的觀眾來說便有可能錯失了某些重要情節例如劇中Jason所寫在海報背面的「七戒現代版」於一開始時應已被貼在單位內的牆上但由於那那海報也是虛擬的所以當經紀黃最初「看到」那海報而讀出某些戒條時相信很多觀眾也未能領悟得到在簡潔的舞台上採用一件實質的物件與否應該要有十分充份的理由支持劇中實質的道具只剩下手提電話、DVD、手鎗、床及兩張床褥(其中一張乃經紀黃自攜到單位內)、電腦枱和椅。如果再有重演 導演及道具設計或應再檢視虛擬和實體道具的取捨筆者頗喜歡當中有一場Jason在單位門外盯着正在離開的KK觀眾所看到的是在台上有一個代表KK光點投射在地上慢慢的移動着雖然觀眾當時已經習慣了演員的獨腳戲模式,更何況KK只是一個虛擬人物,但這一個亮點不單能幫助觀眾想像到當時的情境,更能營造到黑暗的氣氛。

編導把人物、對外投射的性格和潛藏內心的陰暗面解體陳述然後再重組一趟「隱惡揚善」是大部分人的生存之道尤其在尚未得到的人或物之前總希望把最好的呈現給對方雖然開宗名義是七宗罪但劇中幾位主角所犯的罪也主要是由「貪婪」和「嫉妒」所衍生的 - 貪財、好色、佔有、懶惰及當知道不能擁有時的妒忌、惱羞成怒等等人類的劣根性透過「聲音」裸露於人前對於某部分觀眾來說 「聲音」的用詞過份露骨,但這正反映人性最沒有修飾、最不用羞愧面對、及最真的一面所不同的只可能是程度而已陳文剛的「聲音」演譯十分稱職說話清晰當然不用懷疑用在三個主角的聲調亦恰當

在其它三位演員中何敏儀的演出是較為突出《一屋寶貝》的瑩真及田老太、Animal FarmClover 《四川好人》的刑大嫂等等老、中、青的角色也能駕馭有餘這一次演Cindy的騷、媚也難不到她

由於這劇所用的敍事特性和次序關系Jason被安排到最後才正式出場和開腔但在此之前他和Cindy「隔空」交流了好幾段戲已在筆者心中塑造了一個Jason的性格雛形廿歲出頭、醫科學生、在虔誠天主教家庭成長、被媽媽規範了生活模式這種種也對Jason造成很大的反叛力可能由於造形過份新潮關系Jason在他的觸腳戲演出時 台上看到的跟被形容的明顯地有一段差距不知道這個表裡模糊了的處理是否導演或演員的刻意安排筆者並非要求看到一個書呆子的Jason但若是一個斯文醒目、衣著得體又帶書卷氣的Jason相信會更容易令人入信

「神父」為這劇設計了美麗的燈光有好幾個燈位打在地上、或打在演員身上也很有意境而地板上佈滿了規則的三角形圖案本來配合燈光的效果很不錯但那三角形與三角形之間的坑紋卻令到「聲音」在邊說話、邊搬動佈景組件時所發出的噪音確實破壞了觀眾看戲的投入度

有水準的劇場幕後精英很多時候比演員還要吃得開好像在同一週演出的《象人》內便找到相同的名字除佈景設計阮漢威外還聽到同為兩劇配樂的組合Frankie Ho x Chester Wong創作從兩劇的規模和劇種來看兩組製作班底也能放大縮小(阮漢威的功力亦可在之前在《有飯自然香》看到)Frankie Ho x Chester Wong為這劇編寫的音樂非常重電影感時而黑暗、時而挑逗為整套劇加了不少分數


62012


Monday, June 4, 2012

《象人》

原名The Elephant Man
製作:中英劇團
聯合導演:鍾景輝、古天農
編劇Bernard Pomerance
翻譯及改編:張可堅
演員:盧智燊、盧俊豪、高少敏、葉進、林沛濂、吳家良、胡麗英、王曉怡、郭翠怡、袁富華、林鎮威、郭嘉熹、張志敏、阮韻珊、傅月美、鍾一鳴
場地:葵青劇院演藝廳
觀看日期1/6/2012 7:30pm


《象人》不像人。

相信所有人就算如筆者般沒有看過電影或舞台劇版的《象人》,也估計得到故事會是怎樣的一回事,未知和想知的是主角象人會用甚麼形態展現在觀眾眼前。

故事開始是由剛在醫學界冒起的法特烈崔佛士醫生(盧俊豪 ) 在馬戲團的帳篷內看見象人約翰梅力(盧智燊 ) 而決意從經理人洛斯(林沛濂 ) 手中把他帶回醫院研究而展開。到此,觀眾還是未能看到約翰,只憑洛斯不留餘地對他的嘲諷及侮辱、和法特烈看到約翰的驚訝而感受到約翰的外形是怎樣的嚇人。 隨後,終於到了約翰出場。台上出現的是一個全身只穿了一條褲襠,而外形完全正常的盧智燊。在舞台正中掛上一幅象人的全身素描。崔佛士醫生開始了他對約翰的醫學講解。隨著崔佛士醫生描述約翰的特徵,例如向外反起的雙唇、扭曲的盤骨、特別發達的右手臂等等時,盧智燊便徐徐作出肢體和面容上相應的改變。在短短的兩、三分鐘內,象人約翰便呈現在觀眾眼前。筆者很鍾愛這個處理手法,一來觀眾能了解約翰的殘障,二來就算有多出色的化妝也只是一個外殼,怎樣像真也不及有血有肉的演釋。而觀眾就像電影豬兜有情人(Shallow Hal)的男主角被催眠一樣,縱然癡肥女角在跟前,也像帶了濾鏡一樣,只看到人的內在美。

要知道在整套劇的餘下演出時間盧智燊也要維持那一個身體和說話扭曲的狀態演出在體力和心理上也是萬分虛耗。不知是否因為這一個原因,到了末段當約翰出現在崔佛士醫生的惡夢時,盧智燊說話的模式開始游離原先約翰的設定狀態。這個轉變令筆者有好幾次猜度是否約翰會在崔佛士醫生的夢內變回正常人。盧智燊的肢體動作是和象人的生理符合,並沒有令觀眾感到造作和突兀。但若果盧能再把一些約翰的生理狀況,例如意識到因擁有偌大和沉重的頭顱(約翰因而只能坐著睡覺) 而在身體移動時的影響,又或是因咀唇的構造而不停流出口涎等,相信會令觀眾更加信服。

除了主角約翰外,崔佛士醫生在劇中亦擔當重要角色。他除了把約翰從絕望逞救出來、給他一個家、並邀請女演員肯特夫人(高少敏 ) 約翰見面以減輕他的心靈被一般女性因對他驚恐而受創。但在過分保護下,反而突顯了約翰內心的善良和愛心。而崔佛士醫生需要面對倫敦醫院院長的市儈、現實,被約翰質疑他處理肯特夫人的手法時(肯特夫人為了成全約翰從沒看過女性的裸體而把自己的身體展露給他看時被崔佛士醫生發現及驅走) 等等,盧俊豪在處理這些冗長的對白時稍嫌欠缺層次。

在一眾演員當中,令筆者較深印象的反而是林沛濂的演出。雖然所演的洛斯並非吃重角色,但由他在《直子小姐》、《吉房》等演出中也能看到他的不同層面,而今次所演的銅臭經理人也揮灑自如。

和中英過往一些大型的劇目比較,例如《威尼斯商人》、《吸血驚情》等,是次在葵青劇院演藝廳的演出相對不需要華麗舞台,亦沒有大場面出現。在偌大的舞台上,佈景設計阮江漢威把整個舞台傾斜(舞台末端向上) 和把舞台的末端放射性的收結,整個舞台的透視感和深度壓縮起來。對於大部分只有數位演員的分場,這樣的舞台設計能把觀眾的視線更易聚焦在演員上。

《象人》為觀眾帶來反思,約翰自嘲擁有大頭顱是因為載滿了很多、很多夢想。聽來相當合理, 因為對正常人來說的普通生活如躺臥睡覺、和人握手、獲到應有的尊重等等,在他來說也是遙不可及和奢侈的。當我們有健全的身體還努力裝扮自己、硬把名牌掛上身, 到底我們是「人」, 或只是「像人」?


6.2012

Tuesday, May 29, 2012

《租約期滿》


製作工蜂劇團
編劇梁艾菲
導演:盧可恩
演員:傑、黃子洋、盧聖、梁艾菲、黃國輝、陸嘉琪、谷倩華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觀看日期27/5/2012 8:00pm


是次觀看是成立了一年的工蜂劇團公演的第二個劇目。
劇情是關於四個發生在同一住宅單位,但於不同時段的獨立故事。每一個單元也是圍繞着一對男女的感情發展,總的來說也是悲劇收場。劇名《租約期滿》正好形容這幾段有限期的愛情。但請別誤會,這不是一齣悲/正劇。

對戀人包括:懷才不遇的攝影師和高薪厚職雜的雜誌編輯;末期公主病港女對憨直會計師;麻甩阿sir配醜小鴨老婆;和天生一對愛浦情侶大玩不忠遊戲。大家單憑筆者上述的形容,已經能推敲八、九成的故事情節。全劇長大約一小時四十五分鐘(沒有中場休息),已包括一對地產經紀把四對住客串連,而每個故事也由一首現場演唱的歌曲完結。

就現場的笑聲不絕來看,大部分觀眾在看畢演出後都應該是滿意地離開。撇除了觀眾群仍大多數來自演員的親友(新劇團的特色) 而對台上熟悉的面孔愛護有加外,令觀眾看得開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劇的演出兌現了宣傳媒體的內容和風格。相信所有無論看電影或看話劇的人也害怕因被宣傳海報誤導而「揀錯戲、入錯場」。 一看見《租約期滿》的單張便已經估計是一齣小品喜劇。此劇的劇情、節奏和演員的表達方式某程度也達到應有的效果。節奏明快和不乏令觀眾產生共鳴的笑料亦是令觀眾投入的原因 抵死的對白故然能發揮喜劇作用,但演員的合拍性和timing亦非常重要。

在劇中有兩組演員是比較表現出色的,當中有飾演初出茅廬和硬銷的地產經紀。這對歡喜冤家雖然只是在間場時才出場,但不懂世情的男經紀(盧聖 ) 與市儈的女經紀(陸嘉琪 ) 成强烈對比。他們的對話亦諷刺當下社會的價值觀。而另一對是飾演港女、憨男的谷倩華和許傑。他們在台上的劍來劍往流暢自然,令觀眾看得過癮。 劇中所飾演的角色就是他們自身的寫照嗎? 縱然四個單元內沒有驚天動地或可歌可泣的情節,但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有非一般的愛情經歷?再者,環觀四州的觀眾也是二、三十歲的年青人,劇中的情節或多或少總也能把自己套入。

從場刊和導演在謝幕得知這個音樂劇場的音樂和部分製作是由一班就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學生負責。這個演出是他們的功課或考試的話,相信會拿到不低的分數。不得不提的是觀眾在入場時獲贈劇中的配樂和歌曲CD一隻。再加上全部歌曲也是現場演奏,以$120的票價來算實屬划算。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只CD不能稱得上是「原聲大碟」,因為所收錄的歌唱部分不是由劇場的歌手 (陳婉婷) 演譯。在CD內的歌手四平八穩的把歌詞唱出,而在混音方面亦加入過多「味精」,令歌曲缺乏生命和色彩。

總括來說,雖然演員算不上演技精湛,但整體演出平均。只嫌在小劇場轉景和black out頗多。其實既然已有現成配樂,為何不將之在轉景時套用呢? 話雖如此,筆者仍會掏腰包入場觀看工蜂劇團的下一個演出。

5.2012


Friday, May 18, 2012

《終成眷屬》


原名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製作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
編劇威廉 莎士比亞
翻譯及改編:全體演員
導演:莊培德
主要演員:馮幸詩、朱詠家、趙之維、黃天恩、陳湛文、黃珏基、黃頌明、伍昭怡、袁偉燊、何潁怡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實驗劇場
觀看日期17/5/2012 7:30pm


相比其它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等,終成眷屬在香港是少數被搬上舞台的沙翁作品。是次演出是由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在學學生主演。

故事發生於法國一位名醫的遺孤海倫娜單方面戀上羅西昂伯爵的獨子貝特蘭。貝特蘭卻因海倫娜低微的身分而嫌棄她為了可以接近貝特蘭海倫娜帶著父親留下的藥方到法國王宮把患重病的國王治好。得到法王的賞賜,海倫娜獲得自由選擇自己丈夫的權利。因為不移之愛,海倫娜在毫不考慮下選擇了貝特蘭作為自己的丈夫但婚禮之後,貝特蘭便隨他的損友巴洛逃走往戰場去,並留給海倫娜一封信。信中說明除非她取得貝特蘭的指環並懷有他的孩子,否則他永遠不會是她的丈夫。

縱然被傷害海倫娜暗地跟隨貝特蘭到戰場,並得悉他在色誘著一個名為黛安娜的少女。海倫娜想出一個計策不單把貝特蘭的指環弄到手,還令到黛安娜在見貝特蘭時和自己身分對掉。最終海倫娜在貝特蘭不知情下懷了他的骨肉

當戰爭結束及傳來海倫娜死訊的謠言後貝特蘭回到法國並接受法王的道賀。正當法王安排貝特蘭跟大臣拉敷的女兒成婚時黛安娜和母親出現並指控被貝特蘭騙去貞節 故事的末段是由海倫娜的出現及對貝特蘭寬恕而結束。

當今有實力和號召力的劇團演員,大部分也出身自演藝學院。當中有一些是尚未入學已經有相當演出經驗,亦有一些是未經雕琢,但憑著演戲潛質和熱誠而被選中的。從是次演出不難把這兩類人分辨出來。當然,對仍然在學的演員作出批評好像稍為殘忍了點,但觀眾對表演藝術的評價往往便是那麼直接和不留情面。從好的方面來看,校內演出是一個好的表演台階,起碼入場的觀眾都是同學或表演者的親友,場的反應和接受程度也和外間有所不同。筆者不打算在此文談論各表現者的演出,他們的導演兼導師必然會對他們作全面及專業的評論。

反而觀看此劇時引起我的另一思考。要知道一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海倫娜明知貝特蘭對她毫無興趣嫌棄她的身分並風流成性,但她卻契而不捨的要把他奪回。 究竟是卿真心愛郎,或是因她受不了被拋棄的羞辱而要報復呢?雖然到劇終時她能如願以償,但面對着這樣一個好勝女子,壞男人會真的改邪歸正,如劇名終成眷屬嗎?如發生在香港,這只是Part I的終結,Part II留下很多精彩的伏線。

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