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同流.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同流. Show all posts

Tuesday, August 14, 2012

《聖訴》

原名Doubt
製作同流
導演:余健生
編劇John Patrick Shanley
翻譯及改編:張天恩
演員:鄧偉傑 傅月美 阮煒楹 張雅麗

場地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觀看日期4/8/2012 8:00pm


“疑惑的威力能如肯定一樣强大和持久。”  —這是此劇所展現的主旨。

故事發生在1964年於紐約貧民區的一所教會學校內,時值天主教會正面臨大革新,形成新舊勢力的衝擊。校長Sister Aloysius(傅月美 飾)守舊嚴苛,人人敬而遠之。神父兼體育老師Father Flynn(鄧偉傑 飾)則剛剛與她相反,他形象親民、新派思想受學生愛戴。Sister Aloysius因一次和另一修女Sister James(阮煒楹 飾)交談時得知Father Flynn把校內首名黑人學生Donald Muller帶到自己的住所獨處後便一口斷定DonaldFather Flynn性侵犯了。固執的Sister Aloysius為求指証Father Flynn不惜與他當面對質,還與Donald的媽媽Mrs. Muller(張雅麗 飾)會面,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John Shanley把六十年代天主教派的文化和階級思想建構到角色上,從對話中讓觀眾理解在當時的教會內不同崗位的溝通渠道和程序、男女神職人員見面時應守的禮儀、及在討論教會工作與閒談時在主、客的區別等等。這些也能幫助觀眾了解劇中三位神職人員的關系及眾人所持的立場和態度。

本劇其中一個吸引人之處在於每每當觀眾對Father Flynn有否侵犯Donald而作出判斷時,編劇便巧妙地拋下一個又一個重要的資料— Donald是同性戀?Father Flynn有類似的前科?他因神父應有的操守而不能公開真相?這些也會令在場的觀眾反覆重新審視之前的決定或假設,亦從而成功製造了如同Sister Aloysius所承受的疑惑和不肯定。

此劇利用宗教、階級、種族、性傾向等問題製造角色的衝突,但正如筆者一開首說,「疑惑」是才本劇的中心點,是否發生在教會、是否同性戀一或純粹性別歧視也沒多大關系。社會公認的司法原則下“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但Sister Aloysius所持的信念剛好相反 —當有懷疑時便首先定性為有罪再去求證是否清白,因她認為自己應肩負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所以不介意判斷錯誤。這就如她預先在寒冬來臨前為學校花園的玫瑰花用麻布為包裹,以免它們受寒霜凍傷時向Sister James拋下一句「當來臨時,一切也太遲了」。她放棄活在無知中,因為當今世代仍充滿魔鬼。但在現實中,這信念不單逆水行舟,還要付出沉重代價。皆因本應在全白裡只要找到一點黑便能斷定為不潔,但現在卻變成無論找到幾多清白之處也不能確認沒有污點,搜索便變得無止境。

眾觀台上四位演員,較年輕的兩位反而令筆者看得賞心。阮煒楹飾演對教學充滿熱誠的Sister James,面對Sister Aloysius嚴厲的教導或對着Father Flynn時的傾訴也能恰當地演活那天真單純的小修女,亦能舒緩繃緊的劇情。而張雅麗飾演的黑人母親,導演早在場刊內言明不會把她的膚色化妝成黑人模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喜劇效果。由Mrs. Muller的外表打扮再加上張雅麗賦于的肢體動作,雖未至於十足像真度,但已能令觀眾投入相信眼前的是一位黑人女士。

在編劇筆下的Sister Aloysius雖然外表古板,刻意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圍牆,但她也非絕對冷酷無情,起碼她會為了保護有嚴重眼疾的Sister Veronica而為她隱瞞了病情。她確實鄙視那些放棄用墨水筆而轉用原子筆的人(包括Father Flynn在內),但站在使用新的書寫工具而令到墨水筆書法式微的角度來看也不無她的道理。傅月美在年齡和外型上也符合Sister Aloysius一角,唯獨她缺少了那種不純出於無理的執著和自以為看透人心的高傲態度。或許傅在筆者所觀看的場次並不在狀態,筆者看到在台上的Sister Aloysius總令人感到帶點虛弱和腳步不穩,尤其和Father Flynn正面交鋒時,雖然在對白上Sister Aloysius 處於上風,但面對Father Flynn的連環反抗時傅的信心卻像被動搖了。這樣的角色處理亦直接令鄧偉傑所飾演的Father Flynn收斂了對Sister Aloysius的還擊。筆者認為演譯Sister Aloysius的手法不需要一定如梅麗史翠普於電影版般強悍,但所散發的氣勢也應不惶多讓。

Sister Aloysius相信自己的直覺,Donald的事件只不過是導火線,早在開學的第一天當她看到Father Flynn接觸另一位男學生的手腕才是一切疑惑的源頭。我們試過這些單憑感覺便判了別死罪的情況嗎?Sister Aloysius在劇終時所說的疑惑,或許也存在於你和我的心內。


8.2012



Thursday, June 28, 2012

《製造基督》

「本文章已刊於藝PO


原名Messiah
製作:同流
導演:鄧偉傑
編劇Steven Berkoff
翻譯及改編:薛海暉
演員:朱栢謙、鄧偉傑、林子傑、陳均鍵、宋本浩、方俊杰、葉興華、葉萬莊、賈澤麟、羅松堅、蒙潔、余健生

場地: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觀看日期12/6/2012 8:00pm



同流的鄧偉傑偏愛非主流。今次還把一套「非典型」的聖經故事放上舞台,一來破壞了神聖的基督在教徒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對一些沒有太深聖經認知的觀眾,大有可能因領略不到劇中對白與經文的關連而看得一頭霧水。吸引觀眾入場的是富挑釁性的劇名、對同流的鍾愛或是因朱栢謙之名而來?在劇終時,到底觀眾是帶著怎樣的心情離開呢

有一個人看中了一份他認為必定舉世轟動、能令主角一鳴驚人的劇本,並覺得自己先天極度符合男主角的背景,所以便決意自導、自演這齣「真人騷」。而所說的劇本其實是指先知的預言書(現在的舊約聖經),男主角是耶穌、另一眾演員包括聖母瑪利亞、十二門徒、魔鬼撒旦等等,及演出場地在以色列一帶。

「製造」這個詞語給了觀眾很大的想象空間。當劇院規則仍在廣播時,演員已經緩緩步進舞台就位 — 把十字架裝上、耶穌(朱栢謙 )自己把雙手套在十架的繩索上。筆者在想:「這是一場戲中戲嗎?」。十架上的耶穌開始說話,合情理的內容,但總是令人聽得不大對勁。雖然筆者沒有聽過真正的耶穌親自說話,但台上看到的卻又和心中設定的耶穌有頗大出入。因為在身體受着酷刑時,耶穌的語調仍帶有絲絲的嘲諷,令筆者感覺他是用令一個身份去演譯耶穌一角。

編劇Steven Berkoff寫這劇本可以說是忠於聖經的經文,尤其是耶穌所說的話大部份也可以在聖經內找到,Steven Berkoff只不過在章節之間加插前前文後理去表達自己的故事。但他的「僭建」卻非同小可,因為那些輔件足以令到台上的耶穌和在聖經內所描述的在性格上有着極端的分別,亦大大扭曲了聖經原文的意思。

故事以倒敍方式描述。當耶穌再次出場時已經換上搶眼的紅色西裝,並手持米高鋒向群眾講道。「回到現代。」筆者又在想。但筆者的猜測很快又被推翻。說的仍是公元初羅馬帝國時代。善於演說的耶穌在台上盡顯個人魅力、字字珠璣。但在台下的他卻像把光環拿走,變得市井和處心積累,亦貫徹了之前在十架上的他。手執先知預言,目標明確清晰,決意把自己打造成救世者彌賽亞;並有着精密計劃 — 選擇在星期五安適日前被釘上在十架上,好等有三日時間復原然後「復活」、利用毒藥製造假死現象、在安葬的山洞內預備好秘道等等。雖然劇中沒有解釋為何耶穌能在不大願意「醫治」患有癲癇症的病人下仍能行神跡把他治好,但看到這些驟似合理的情節,會否令在坐的教徒相信現實的耶穌就是這樣的嗎?

Steven Berkoff筆下的耶穌的確是一位富經驗的導演,他指令門徒們在何時該做些甚麼、應說些甚麼話,以應驗先知的預言。他所得到的劇本並不完整,所以憑着智慧,他編寫其它空白部份。但世事往往出人意表,更何況這「真人騷」是沒有、亦不可能預先彩排一次。當門徒們在「看着電視直播」,看到耶穌被釘在十架上雙腳血流如柱時,便知道這計劃出了亂子。故事到此沒有延續下去,那也好,可以留待觀眾思考的不單是劇情的可信程度,更重要的是編劇與導演想把甚麼訊息或理念傳達給觀眾。

身兼同流的藝術總監,鄧偉傑把「宗教政治」定為身今個劇季的主題。《製造基督》確實貫徹了這個欄目。歷史告訴我們有多少個國家曾經或現在仍打着為宗教而戰的旗號去攻打別國,到底他們所為的是信奉的神還是為了控制人民的權力呢?當看到被斬首的施洗約翰(羅松堅 飾)雖然只剩下頭顱,但仍憤然反擊加害他的惡勢力和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幕不是正好說中一些異見人士在共產國家受着的政治打壓嗎?

Steven Berkoff在透過宗教來說政治時,亦藉着魔鬼撒旦(鄧偉傑 飾)給觀眾帶來反思 — 究竟是撒旦來引誘我們,還是我們去邀請他進入我們的心靈內呢?在長達十多廿分鐘的獨白盡顯鄧偉傑的舞台功力,但始於有一部份觀眾的集中力有限,未能適應冗長和單純演說的演出。

在今次製作上,舞台、服裝及燈光設計由馬穎芝、鄧偉傑、楊子欣三人包辦,統稱為聯合設計。相信沒有特定分工是希望在這三方面達至一個統一的風格。在簡潔的舞台上就只插上一根超巨型的鐵釘,劇中的十架也是由此釘變化出來。這根釘起着很大的象征意義,加上燈光配合,得到很好的舞台效果。但在劇中所出現耶穌手持的米高鋒(還加上强大迴音聲效)和門徒們所觀看的電視機卻令筆者感覺有點突兀和不協調。雖然理解到可能導演想誇大耶穌講道的效果和透過電視螢光幕令觀眾反思一些獨裁者或國家領導是否彌賽亞,但筆者相信在這方面留白給觀眾思考會更好。

作為一齣另類的聖經故事,導演和演員可以衝破傳統的框框。鄧偉傑除了在把經典的聖經場面如最後晚餐、耶穌被釘十架等等呈現在觀眾眼前外,在處理一些群眾在舞台上移動的畫面也流暢和好看。主角朱栢謙除了在外形上和比拉多(余健生 飾)所形容有所出入外,飾演耶穌一角也非他人之選。但當場內有太多他的影迷或朋友時,稍有一些誇張的演出便很容易產生令觀眾起哄的危機。在耶穌風騷地講道還向觀眾拋眉眼時,筆者相信有部份觀眾會以為接下來的演出由朱淩淩樂隊接上。

在看畢此劇後,相信大部份觀眾如筆者一樣也沒有改變本身對宗教的看法,畢竟每一個教派也常受到不同形式的質疑甚至乎挑戰。若果單憑一齣舞台便能動搖了信仰,那麼需要檢討的並非那宗教的真與偽,反而是自身的信念基調。

»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6.2012


Friday, May 4, 2012

《魂遊你左右》


製作同流
導演:鄧偉傑
演員:鄧偉傑、林子傑
場地:同流黑盒劇場
觀看日期25/2/2012 8:00pm


有些劇目和表演場地等同戀人配對一樣就算場地有幾完善也未必適合所有演出好像之前藝術節的《泰特斯》(2012)(觀後感在此)在香港上演時,便因為需要和之後(見文時已演畢)在倫敦公演的環球劇場(The Globe Theatre)的場地設計接近(相信除了令演員熟習出場地外亦能令香港任觀眾感受一下在環球劇場觀賞的效果)原本我認為是設計失誤的演藝學院藝劇院上演而便變成天作之合而今次《魂遊你左右》在同流自家的黑盒劇場也有異曲同功之妙

和本港很多劇團的studio類同,黑盒劇場坐落在新蒲剛的一幢工貿大廈內當觀眾大廈地面的正門入口取票後便由工作人員帶領乘撘貨"車立"到達劇場.黑夜、後巷、貨"車立"的閉路電視等等這一切已經成功地把觀眾的情緒培養好

一部份香港人的欣賞電影、文化節目的習性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指的是守時問題但今次值得稱贊的是在確認訂票時已經提示了全劇沒有late comer point(亦沒有中場休息)即是說若果趕不切開場前入場便會完全錯失了整套劇(場外也沒有任何電視作劇場內錄影播放)可能正因為此在開場時真的所有觀眾已經乖乖地就坐(當晚全院滿座)那究竟是觀眾的質素問題一或是場地規條奏效呢?

說回演出全劇只有兩位演員(不包括所出現的女鬼)分別是飾演Arthur鄧偉傑和飾演戲劇導師的林子傑但出現的角色實在不少故事開始便是年邁的Arthur拜訪戲劇導師,去請求他指導Arthur如何把鬱結在心中多年不為人知的故事說出來在學習過程中,戲劇導師扮演年輕的Arthur而年老的Arthur則分演其他年輕Arthur相遇的角色在此筆者不打算詳細把其他角色逐一介紹反而想談一談場景設計

縱然Arthur每次和戲劇導師見面的地點也在同一個劇院內他們沒有利用環境的特點因為Arthur最終只是想把故事說給他的家人聽所以之後出現的情景也只是利用簡單的枱、椅或木箱加上音效去營造當然單憑這些硬件不能令觀眾投入但當加入Arthur和戲劇導師的身體配合後小狗、行動的馬車等便即時活現眼前肢體運用皆鄧偉傑和林子傑的強項在這劇內更可彌補在小劇場地方和道具的不足反而更增加了劇本場景的可行性和觀眾的想象力

比較起公眾的演出場地在自家的場地演出的另一優點是可以在劇場內製造一個全黑的環境相信看過在任何一個康文署的劇院內的所謂black out是甚麼的一回事因為就算把所有舞台和觀眾席的燈光關掉那「出路」的指示牌仍然會堅持它的使命但在這黑盒劇場內當所有燈也關上後就是全面的黑那黑的程度在香港這個被嚴重光污染的城市是很難「看」得見的.這一個黑在平常的演出沒有多大必要但在《魂遊你左右》內便能成功地營造那鬼魂在你咫尺的效果再加上在狹窄的觀眾席上互相緊靠的觀眾不難在漆黑中把隔鄰的觀眾當作鬼魂立時加添幾分恐怖感

希望同流黑盒劇場不只局限於上演驚嚇劇目其待在同一個場地能看到其他種類的演出

5.2012

p.s. 這篇文章確實遲了點出現就當是襯着電影版(中文名稱被翻譯做「黑衣凶靈」真的多得片商一貫「食住條水」的理念)即將上演前來個奏奏熱鬧及《魂遊你左右》在今屆香港小劇場奬獲得多個提名的祝賀。



Thursday, April 26, 2012

《殘酷青春》


製作同流
導演:鄧偉傑
演員:陳栩炘、張君洳、譚芷翎、 梁天尺、劉亭君、林子傑、梁浩邦
場地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觀看日期13/4/2012 7:45pm


九十後常被人標簽為反叛青年,其實六七十後又何嘗被更老一輩說成「一代不如一代」?

那麼九十年前的青年又會是怎樣的呢生活在奧地利又會有文化差異嗎更何況是醫科學生 我並不是以上任何一類人,質以在觀看此劇時我試圖以第三者身分去理解這班被大眾認為不自愛的大好青年怎樣過着糜爛荒唐的生活。

縱然在台上的七個角色(六個醫科學生加一個女僕)沒有一個能代表到自己,但在劇中亦不難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零碎自己也擁有的性格,差別只在乎程度而已。

這劇由一班從演藝學院畢業的年青人擔演,眾人的演出尚算流暢,當中比較喜歡飾演紅髮Irene的劉君亭,能演活那愛挑釁的性格。全劇最重的角色落在陳栩炘身上,是不容易掌握到那種由最初溫宛到後來失控的舉動。

殘酷青春的「殘酷」是在於當局者迷,或是每一個人也難逃一遇,又或者是當青春不再時回望那一刻的感覺

4.2012